战争与药 《无土之地》的在地思考
好多人都觉得可笑,鲧竟然盗取天帝的可以无限生长的土壤去治理大洪水。土壤怎会是那么神奇?鲧最后成神,他的儿子大禹治水成功。神话里告诉我们鲧不是因为不成功而死,而是透漏了天机——鲧和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他所盗取土壤和普罗米修斯所盗的火都是人类的保护者。或者上面是一个寓言,土壤本来能控制洪水,人类嘲笑忽视土壤,导致鲧的失败洪水泛滥,鲧的儿子大禹重建文明。
前段时间,很荣幸受邀参与了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的妇女领导力晚宴。阿明娜秘书长说:“大家受邀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证明你有多成功,而是我们怎么能够为社会解决更多问题。”
席间,很多嘉宾都谈到了自己对于国际问题的看法,特别是近期俄乌战争。当然了,大家回顾反思战争,诚恳地表达自己对如何规避这场战争的意见。当我们评判战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思考过战争——塑造工业文明和资本文明的巨大力量?
大家意识到人类组织的战争对人类个体的伤害,却忘记了战争这种意识形态对人类所有行为打上了深深的标签。
而今,现代社会也在享受着一些“战争”的产物,人类也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战争。比如喷洒大量农药去杀虫、杀菌、除草,结果现代人类不仅仅杀死了那些看似对食物产量有影响的“害虫”,还杀死了那些“害虫”的天敌瓢虫、草蛉甚至为我们授粉的蜜蜂。可怕的也许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在工业和资本文明时代,战争作为消除矛盾的方法论已经深入人心,下意识的对抗也慢慢的变成了现代人的惯性。
十九世纪以来,人类作为哺乳类动物生存在这个小行星上,似乎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我们被物质所控制,金钱、手机、短视频、乃元宇宙,人类活在“别人”给自己营造的虚幻的世界中,躺平在家里吃着预制菜。这些远离自然,远离沟通的原子化行为剥夺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健康。也许人类其中先觉者们先我们一步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想找到解决方案,但“别人”给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药”。
医院慢慢的变多,人们看到媒体上的手术和药品的广告也慢慢变得多。可是,难道我们不应该一遍遍地告诉每个人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根本吗?如果人们无限地追求满足欲望,天天胡吃海喝,天天满满,作贱自己的身体,有了病那还怎么办?很多人总觉得:无数的药可以去救命,病了就吃药。干嘛要健康作息?吃一两次有农残的食物无所谓,反正吃了这么多年也没毒死。
这是2000年前中国人的气魄,5000年文明至今的源泉;这也是鲁迅先生所推崇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每次我们这些傻瓜提到生态、有机农业的时候,总有些人认为,世界这么多人口必须多生产更多的食物,农药、化肥是少不了的。这种言论让我想到,每当遇到问题需要改变思路的时候,就会先有人说“不,你这么做会乱套的”。爱因斯坦说:“你不可能用制造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这句话并没有提醒到这些拒绝改变的人。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三年疫情带给这个世界的挑战:很多人都认为很难体会女性“坐月子”一个月封闭在家,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几个“坐月子”吧,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其实,人类用农药化肥去解决粮食的安全已经过了几十年的社会试验了。最初的使用,也许在一定周期内带来的粮食产量的提高,但也是通过综合的效果达到的,比如集体经济的组织规模、建国后兴修农田水利、育种技术的提高、农田设施的增加等。而当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过去几十年使用的农药化肥超量使用了60%,同时造成的是当下土壤中氮和磷元素过量并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最近《自然》杂志刚发表了一篇关于全球变绿的文章。这个变绿很容易想象为变得更美,但其实是过量的化肥造成水体富养化的污染。这样的耕种方式造成的不仅仅是水土的污染,还有因为不关注土壤健康只关注产量造成的土壤的退化和土壤的流失。
有钱能解决一切吗?显然不是。疫情中的很多人,无论你多有钱,都不能随时买到想要的食物。土壤可以净化水质,地下水约占淡水资源的75%,提供了约40%的灌溉用水和至少50%的饮用水,那些从不在泥坑里喝水的人,却很高兴地喝着从泥坑身处抽出来的地下水。如果人类把土壤破坏掉,要人为净化等量的水,人类需要付出无数倍于土壤的努力。土壤还可以提供抗生素,至少有45种抗生素类药物来自土壤,其中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众所周知的有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对土壤、水体的污染。在协同演化过程中,慢慢的变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当然也有科学家又从土壤中找到了对抗耐药超级细菌的新武器。看,这还是战争的思路。
《无土之地》英文版是在耶鲁大学出版的,出版社曾通过在北京的耶鲁中心找到我跟此书作者乔∙汉德尔斯曼进行了一场对话,乔是奥巴马政府的科学顾问,她曾经给奥巴马写过一封关于土壤危机的备忘录。作为有着35年土壤学研究经历的科学家,她发现近几十年来,土壤学家所发现的关于提高土壤质量的大部分成果,在三分之二的美国土地上都没有得到应用。而同时她也发现了土壤侵蚀速度之快远超过她的想象,她们团队预测在美国中西部地区,21世纪内大型拖拉机就可以清理掉所有表层土壤,当她们把气候变化模型预测的强降水的增加也考虑进去时,土壤侵蚀的速度将显著加快。
乔认为这很“可怕”,这一土壤侵蚀的趋势足以在几十年内导致美国丰富的粮食产量降低。她认为作为地球表面最复杂的栖息地,土壤拥有所有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神秘和力量。没有动植物、石油煤矿、瀑布高山具有和土壤一样的生命力和复杂性,土壤常常被人类所忽视,但研究起来却有巨大的挑战性。所以,土壤是我们星球的暗物质。它为我们完成了我们所需要的质能转换方程,这种神奇的作用是生命的源泉。
大概在十五年前,我第一次自己种植自己吃的食物,育苗、除草、施肥、采摘,所有的过程都亲力亲为。当我吃到第一口自己种的菜的味道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关注土壤。曾经人们都会说:“别碰土,太脏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是那么的包容,所有的排泄物、树叶、甚至动物尸体都可以在土壤的微生物分解下得以消解回归自然,并且还给我们提供了95%的食物。土壤还是巨大的碳库。写此文的时候,北京正经历着过去11年来最大的一场降雨,全市严阵以待,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的频发正在以非理论的形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然而,人类大多数现有提出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案往往忽视了土壤其实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存库,其碳储量分别是地球大气和所有植物碳储量的3倍和4倍。土地是谦卑的,大地是包容的,她总是不断奉献和被索取。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学位,很多人认为我在种地就应该是农学博士。很诚恳地说2008年开始种地之后,我才开始涉猎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园艺、植保、营养学、公共卫生、人体和土壤微生物等相关领域,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也更意识到人类的渺小。进一步了解得到目前我们所有相关领域对自然界认知都处在初级阶段,比如一捧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就超过这个地球上人口的数量,我们对微生物的认知还不到1%。我们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
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手掌里盛住无限,一捧土便是永恒。这捧土是从46亿年前形成,更长久的说这捧土的每一个原子寿命比现存宇宙都更为久长。这捧土最终会净化世界,可关键在于作为人类的我们能不能像土壤一样有耐心。
上周有全国各地约60位乡村学校的校长、老师来我们的农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农耕教育培训。很多老师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我所在学校的农耕地非常板结,应该怎么改良?”我相信如果他们提这个问题给一些土壤改良的公司的话,公司会给你说出一系列非常专业但是听不懂的词汇,比如一些土壤改良剂,然后告诉你土壤改良成本很高。当下社会中,很多人最习惯的就是出来问问题,马上就想找“药”。
但其实我们如果真正理解了土壤是什么,就可以很好的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土壤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土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而壤则是人与土地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我们首先必须认知到土壤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因为在土变为土壤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微生物、小动物的相互作用,凡是生命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的摄取,就像人体健康不可能不吃饭只吃各种维生素补充剂。土壤板结正是因为土壤接近死亡,那要恢复活力,就一定需要引入生命,同时引入生命所需要的食物。这就是改良土壤的要义。
人如其食。身土不二。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人与大地母亲是一个整体,人类的文化影响着我们的食物,而食物也深深的影响着这样一个世界。比如小麦、茶叶、咖啡、甘蔗、桑葚、古柯等植物都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变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谁能说一棵植物不能影响世界呢?
战争与药并非从工业革命以来才有,但资本文明以来,战争与药的思维却深深的占据了我们人类社会的主导。就像是每次我们讲到生态、有机农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会问:“那你不用农药怎么杀虫杀菌?”当100个人里有10个人这样问的时候,会觉得还正常,可是当100个90个人都认为不用农药就种不出来东西,而且虫子会吃掉所有的蔬菜的时候,那一定是这个“现代化的社会”出了问题。难道人类认为人不吃药就活不了吗?人健康了就可以远离药物。
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不要走向有钱人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所以购买更多健康食材,而低收入群体越是缺乏教育知识越是只能消费垃圾食品、快餐、预制菜,最终损坏了自己的身体,只能依赖昂贵的药物,越是穷越多病进而越多依赖药物不愿意消费健康食物进而身体越糟糕,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人的健康饮食依赖的是健康的种养殖的、少加工的真正的食物,而不是我们把土壤破坏了,食物没有更多微量元素了,然后我们花更多钱去买各种营养元素补充剂,却舍不得花钱买真正好的食物!植物也是如此,好的土壤和大环境,加上农人良好的管理温度湿度肥力等操作,就可以让植物保持最大限度上健康生长。那自然就能不用药种菜。其次,蔬菜的种植周期可比人的寿命短多了,在这一段时间内管理好植物不生病实际上并不难。
再次,不是所有的虫子都叫“害虫”,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要杀死,一种虫子不可能把你所有的不同品种的蔬菜都吃光。昆虫也有它们的天敌,广泛的用药的后果是不仅仅杀死害虫,还杀死益虫,比如蜜蜂、瓢虫等,到头来我们应该做更多的工,为什么我们不让大自然自己做工呢?恢复生态的多样性,也就恢复了自然的韧性,加上人的劳作、研发,产生足够我们食用的食物一点都不难。而且数据证明是可以执行的。
当然,我们一定要有大食物观的理念:开源同时也要节流。增加产量是一方面,减少从土地到餐桌的食物浪费也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浪费已经相当于产出的三分之一,而我们增产的空间是有限的约10%。越是生产远离消费,越是多次加工,越是产业链拉长,食物浪费的系统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应该有更低碳的、高效的食物生产、节省的食物消费的模式。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合理的饮食结构,因为我们越是消费食物链顶层的产品,所消费的碳足迹也越多。同时,从营养学上来讲,人类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肉食,很多发达国家肉食摄入量已经远超于健康水平。大家经常忽略的一点是,大量的粮食被过渡消耗——如玉米制作了玉米汽油、玉米糖浆,玉米糖浆成为了无数加工食品的原材料而非食物。
过犹不及。我们当下需要的恰恰是符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饮食教育以及生产方式。咱们不可以靠给吸毒的人提供合法的注射毒品服务来减少吸毒人群的感染,不能够靠战争去获得销售武器带来的巨额收益,不能让药物称为任何生命健康生存的依赖。上面的那些挑战人类认知底线的做法恰恰是老子所批判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而这些行为却大行其道,很多人并没有觉察到。现在,重新读到老子,二十年实践后深有感悟,先贤诚不我欺。我们一定要回到生命的本质。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教诲尔子,式穀似之。”3000年前诗经里这句话说的是,中原华夏通过自然健康的耕作,养育了万邦建立了伟大的文明。我们要把我们的这种农业为根基的文明传承下去,一代代父母传给孩子。
著名的生态学家威尔逊曾在他的著作《半个地球》阐述了他的观点,必须要维持全球至少一半的自然环境保持纯自然状态,不能有人的参与。但是正如《四千年农夫》里所说,中国农业耕作形式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而且同时也养育了这么多人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方式,真正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共存?
《无土之地》中文译本“分享收获”七折全国首发,作者曾任奥巴马的科学顾问,中文版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是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发现即使她进了白宫,但想要做出改变仍然举步维艰。
分享收获农场“掌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国际CSA联盟联合主席、中国有机农业和 CSA 农场的领军人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作物营养研究,熟悉多种农作物的营养失衡诊断,近年来致力于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的理论探索。
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副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长期从事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曾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梓盟西红市创始人、云南云丰耕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筹)理事长、永续中心联合发起人。
拥有680亩高科技有机种植基地,2019年至今自学农业知识,独创汝蓝低成本有机种植体系,生产低成本、高品质、高产量的有机农产品。
CSA新农人创客学院主理人、新闻专业,近年来深扎农村做乡野调研,曾行走6省做生鲜电商,深知农民产品认知与城市商品需求的信息差,希望将来走访链接更过消费方、渠道方、专家、学者、达人为我们的真农人带来有价值的学习内容。